中国法制宣传网
 | 网站首页 | 本网动态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本 | 法治资讯 | 舆论监督 | 经济与法制 | 法讯论坛 | 社会娱乐 | 法治视点 | 法律大讲堂 | 法治杂谈 | 反腐前沿 | 法制教育 | 律师在线 | 法治周末 | 中国民声 | 法律法规 | 地方频道 | 浙江频道 | 重庆频道 | 河北频道 | 广西频道 | 信息广角 | 艺术长廊 | 李堂平专栏 | 
栏目更新推荐  
·吉安不平安!江西吉安借贷中心资金暴…
·医生走穴,患者命丧肛肠医院
·记者访谈实录: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海南高院副院长张家慧的家族产业:…
·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村民土地遭强卖…
·长沙“强拆致死村民”曾遭威胁:你…
·河南“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调查公…
·小产权房10年"转正",举报人曝光…
点击TOP(10)  
·吉安不平安!江西吉安借贷中心资金暴…
·医生走穴,患者命丧肛肠医院
·记者访谈实录: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海南高院副院长张家慧的家族产业:…
·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村民土地遭强卖…
·长沙“强拆致死村民”曾遭威胁:你…
·河南“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调查公…
·小产权房10年"转正",举报人曝光…
·广州花都:电动摩托企业遭拆迁,搬…
·农村妇女结扎手术致残,镇政府两万…
法讯网【fxw.name】
图片文章  

吉安不平安!江西吉安…

记者访谈实录:观音…

海南高院副院长张家…

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
 
您现在的位置: 法宣网-中国法治宣传网【原法讯网】 >> 舆论监督 >> 记者调查 >> 正文
佛山被指大规模“驱赶”陶瓷企业搞房地产
文章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法讯网作者:王启广 点击数:1849 更新时间:2008/8/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法讯网【fxw.name】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作品,版权均属“法讯网”原创或首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确需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来函联系:chinafxw@qq.com。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法宣网”及作者:“X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据载或讯“XXX(非法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网络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法讯网   E-mail:chinafxw@qq.com  fxwzbs@foxmail.com   QQ:350273444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于〖佛山被指大规模“驱赶”陶瓷企业搞房地产〗的最新评论:

      在短期内令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关、停、转”,是否具备足够的法律依据

      一进入2008年5月份,佛山的陶瓷老板明显感到了“冬天”的来临。

      原材料涨价、化工料涨价、燃油涨价、燃煤涨价、电费涨价……成本的价格压力并没有传导到终端产品,相反,终端产品的销售价格却出现了下滑。

      进入6月份,一些建陶企业销售额度下滑甚至高达40%。佛山陶瓷界一位权威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行业内超过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而更残酷的压力来自当地政府,当地的20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接到政府明令要求,必须于年底前将生产线全部迁离佛山这个千年陶都。

      “陶瓷业的冬天本来就到了,政府却要扒去我们的棉袄。”一位因心急而满口血泡的陶瓷老板欲哭无泪地向本刊记者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启广/广东佛山报道

    从执意“挽留”到向外“驱赶”
      佛山陶瓷是走还是留,这个话题在佛山由来已久。

       新世纪之初,当东鹏、新中源、新明珠等陶瓷巨鳄率先北伐进行全国布局时,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就开始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并且由此引发了一轮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政府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佛山陶瓷即使转移,也只能在佛山市内的不同区之间进行。

      “当时的市领导还专门找我们谈话,询问我们外扩的动机,是不是佛山当地的投资环境不好?”新明珠陶瓷的一位高管向本刊记者介绍,“当时我们外迁主要是布局区域市场,佛山经营陶瓷的环境绝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可以和意大利、西班牙的国际陶都媲美。”

      然而,时过境迁。从2007年开始,陶瓷老板感到政府的态度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执意“挽留”开始向外“驱赶”,佛山陶瓷转移开始从陶企自发的区域市场布局转向政府主导的“关、停、转”。这种转变从《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陶瓷产业优化提升的决定》中可见一斑: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建筑陶瓷制品生产环节的外迁和全国布局,“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根本转变。”

      佛山市禅城区还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列出了陶企关闭的时间表:在2008年1月1日前完成第一批35家陶瓷企业的关闭工作;2008年6月30日前再完成10家陶瓷企业的关闭工作;2008年底前完成另外45家陶瓷企业的关闭工作,全区115家建筑陶瓷企业只保留25家。

      据介绍,整个佛山市有366家规模陶企,将有250多家陶企被要求迁离,涉及五万多员工的重新安置。

      陶瓷老板们认为,政府做出如此重大的产业调整举措,没有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是政府绕过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单方强势行动。一位陶瓷大鳄向本刊记者透露,在今年1月由佛山主要领导参加的“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与会的企业界代表必须提前10天交上发言稿,发言内容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才能出席,在会上的发言也必须按照发言稿照本宣科,“会议一开始,领导的发言就给陶瓷业戴了一个‘大盖帽’,说什么污染严重、耗能大,陶瓷‘整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与会的代表也只有面面相觑,“这哪是座谈会?简直是批斗会!”

      在短期内令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关、停、转”,是否具备足够的法律依据?这成了广大陶企负责人最为关注的话题。

      欧典陶瓷老板蔡翼文向本刊记者透露,一个陶瓷厂要搬迁,除了压机可以搬走之外,其他设备基本上成了废铁,整个工厂可以再利用的资产不足两成。

    “博弈”之后乖乖签了承诺书

      据本刊记者了解,针对陶瓷企业“关、停、转”的法律问题,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展开过调研,以应对可能的法律诉讼。

      当地政府的一位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其实政府也担心被起诉,在2007年5月,佛山市政府曾组织召开工商、环保、税务、公安、经贸等职能部门的专题会议,会议认为“陶瓷企业根本不具有与政府博弈的能力”,“当时有人建议,如果企业不听话,就让税务部门每月查税一次,环保部门每周抽样一次,交警部门可以将超载检查站设在厂门口,更何况目前供电指标严重不足,可以随时停它的电。”

      在当地政府出台的许多文件中,都可以看到“在坚定不移地推进陶瓷产业的专项整治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陶瓷产业调整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和潜在矛盾,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等措辞。

      不少企业也正是经历过“博弈”之后,才乖乖地签了关停的承诺书。

      一位陶瓷老板称,圣陶坊陶瓷开始死扛,迟迟没有签订关停承诺书,这令南庄镇政府颇为恼火,几部警车停在厂区门口,七个部门轮番上阵检查,最后圣陶坊只得就范。

      “我们新增的两条生产线投产还不到两年。”圣陶坊陶瓷的一位董事告诉本刊记者,他在佛山做了20多年生意,还从没有过这样的遭遇,“对佛山彻底失望了。”

      5月初,佛山市政府突然一次出台了三份针对陶瓷行业产业整治的政策性文件,分别为《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和《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这让许多深陷困境的陶瓷老板眼前一亮,以为政府要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纠偏”。

      然而,当陶瓷老板看完文件却发现,“从政府的规划来看,起码没有做大的规划”: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而近期目标(2008~2010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保持在430亿元和130亿元左右。

      业内人士猜测,政府出台三个政策性文件意在规避陶瓷产业调整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实更是印证了业内人士的猜测:政府仍然紧锣密鼓,而且“速度加快”。

      佛山市三水区年初时公布年底之前关闭六家陶瓷企业,7月13日,三水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突然决定加快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的速度,宣布年底之前将关闭19家陶瓷企业,并决定从当月起,“19家将关闭的陶企生产性用电安排在谷段( 0:00~8:00),并列入强制错峰行列。”

      “4月份,政府还是把我们列为调整提升的范围,不属于关停之列,现在怎么说关就关?”裕冠陶瓷老板陆潮拿着经贸局的通知书和环保局的监测报告说,为环保改造他们还专门投入了100多万元,并且通过了三水区环保局的验收。

      “我去问乐平镇的领导,问为什么说关就关?对方说这是上面的意思,他们也没办法。”祥顺陶瓷老板招杰章气愤地说,“我要请广州的律师告他们。”

      新建乐老板梁浩告诉本刊记者,已经有人告诉他,如果执意坚持不搬,奥运过后政府就会断水、断电。

      而一些老板也坦言,一旦进入政府关、停、转的“黑名单”,只有死路一条,“上游的供货商不敢给供原料了,整天忙着催款,产品代理商也不敢卖你的产品了,害怕以后售后会没有人管。”

    为什么不给它一次本地提升的机会

      “陶瓷难道都是黑色的?”个性陶瓷老板陈满坚显得非常无奈,“现在政府不是在鼓励创意吗?而个性陶瓷作为一个深加工的创意研发型生产企业,没有喷雾塔,为什么就不能留在佛山?”

      为证明自己企业的创意实力,陈满坚专门带领本刊记者去他们的展厅实地感受。

      “我们通过购买普通砖坯,将原本60元/平方米左右的低价产品经深加工后升值到380元/平方米,这不是高附加值是什么?”陈满坚说。

      在一份《禅城区陶瓷产业专业整治工作简报》中,本刊记者发现“关于嘉德艺术瓷砖厂(个性陶瓷的加工厂)的调研报告”也认为,“该企业属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定位高、占地小、产品价值高的高值低耗环保型的特色陶瓷企业” 、“应列入城市精品经济范畴”。然而,即使这样,个性陶瓷原定于6月30日搬离“大限”,在经过两次延期搬离的申请后,最终“大限”被延期至10月份。

      “经过搬迁后,硬件损失是小事,关键是创作团队能否留得住。”陈满坚感到前途暗淡。

      “佛山陶瓷的污染是否已经到了恶性肿瘤的程度?如果还属于良性肿瘤,为什么不给它一次本地提升的机会?因为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与其花费几个亿外迁,还不如花几千万本地改造,毕竟现在经济不景气。”蒙娜丽莎陶瓷的一位高管认为。该人士称,这些中小型陶企是本地产业链不可缺少的一环,许多大型陶企有时订单太多,就是依靠这些企业贴牌生产。

      在这位高管看来,佛山陶瓷是惟一能够代表中国陶瓷水准、是广东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即使国际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也都把佛山陶瓷作为强劲对手,国际陶都意大利萨索罗市不也有245家陶瓷厂吗?人家为什么一直就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制定环保标准、公平监管,通过竞争达到产业升级,它怎么能干涉企业呆在什么地方?”一位在佛山投资的意大利籍华人感到迷惑不解。
    赶走陶企被指搞房地产

      按照规划,佛山市政府期望通过外迁部分陶瓷生产线而腾出空间发展陶瓷“总部经济”,也就是在外迁产能的同时将佛山陶瓷产业的上下游部分保留下来,比如上游的设计策划、机械装备、研究开发等,下游的营销总部、出口基地、物流等,另外还有陶瓷产品的质检、分析、认证以及会展经济等,从而打造佛山陶瓷的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死路一条。”著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对这种定位提出严重质疑,“第三产业是依附在第二产业之上的,‘优二进三’千万不能变成‘退二进三’。”

      丁力认为,对陶瓷企业而言,无论是销售、创意,还是研发、物流等,都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不谈销售,就陶瓷研发而言,绝不是仅凭几台电脑画画而已,必须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

      一位陶瓷大鳄对此也嗤之以鼻,“你以为外面的官员都是傻子,你去他那儿生产,来你佛山这里销售,把税交给你? ”

      “至于陶瓷销售能否与生产分开,我们也在论证,还是边做边完善吧。”佛山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营运总经理余敏似说。

      “没有了陶瓷厂,何谈总部经济?”身为佛山南庄人的祥顺陶瓷老板招杰章告诉本刊记者,自从大批陶瓷厂被关停之后,南庄一些新建厂房已很难出租。

      但在欧典陶瓷老板蔡翼文看来,总部经济只是一个幌子,政府真正的目的是腾出空间开发房地产,“你看,万科不是在南庄安营扎寨了吗?”这种说法在陶瓷老板中广为传播,但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

    陶企被指“七宗罪”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陶都,佛山缘何对陶瓷产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列举了陶瓷产业的“七宗罪”: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约束日益突出、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企业不够大不够强、行业自律管理较弱、国际市场存在障碍。

      数据显示,2007年,佛山市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重点企业的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废气等排放量,分别占环境统计中所有重点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29.85%。正源于此,在本地媒体对陶瓷产业调整所做的宣传报道中频频出现“赶走污染”的字眼。

      在能耗方面,2007年佛山市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陶瓷工业总产值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82.6%)实现工业总产值743.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但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5% 。

      2007年年底,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明确表示,“宁舍一点GDP,也要换回青山绿水”、“佛山工业总产值有好几千个亿,干掉污染企业,少个几十上百亿有什么问题?”这令陶瓷老板们噤若寒蝉。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陶瓷企业纳税少,其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7%左右,但其纳税总额只有18.09亿元,所占比重也只有3%左右,这让领导极为不满。”一位政府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

      但业内人士却不这么看,虽然表面上产值只有614.45亿元,但加上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陶瓷拉动的配套产业,其产值至少在千亿元以上。

      “客观地说,就陶瓷污染而言,应该说陶企和政府都有责任,现在把账全算到企业头上有失公允。”一位政府人士叹言,如果当初设计全部铺设天然气管道,佛山陶瓷也不至于造成今天如此被动的局面。

      “在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考核的行政体系下,各级政府官员肯定有发展政绩的冲动。”丁力教授也不认可政府用行政手段关停陶企的做法,“这就涉及在产业转移中如何处理传统产业的问题。有些产业天生就‘丑’,能耗大、有污染,对这些产业是否就一‘赶’了之?如果处理不好会伤元气的。”

      丁力认为,广东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一手抓自主创新,一手抓市场化,绝不能急功近利,“配置资源的效率取决于市场化,行政手段只是应急举措,节能减排必须靠技术。”

    治标不治本

      在佛山本地,看似成为“过街老鼠”的陶瓷产业在全国许多欠发达地区看来,却是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佛山陶瓷外迁的消息不胫而走,席卷全国的陶瓷招商大赛由此开始上演。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来佛山进行陶瓷招商的县域招商团至少有100个。”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告诉本刊记者,除广东以外,涵盖了江西、湖南、湖北、河南、辽宁、新疆、四川、安徽、山东、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多个省份。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仅在江西就有四个超大规模的陶瓷工业园:高安的“中国建筑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丰城的“精品陶瓷生产基地”、萍乡的“工业陶瓷生产基地”。

      “现在全国的陶瓷工业园规模到底有多大,谁心里都没底,统计下来肯定是个惊人的数字。”一位陶瓷界大鳄对近一段陶瓷产业的无序扩张忧心忡忡,“据我所知,包括西藏在内,全国至少有85个县都专门开辟了陶瓷工业园。”

      随着陶瓷产业的无序扩张,产能过剩成为业内人士担心的事实。2007年之前江西陶瓷砖产量尚不足一亿平方米,而2008年仅江西省境内就有30多家建筑陶瓷厂建成投产,估计2008年全国就会增加200条生产线,这一块将使产能增加约六亿平方米,相当于目前墙地砖第二生产大国西班牙的年产量。

      而因为企业被强行关闭,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一位陶瓷老板介绍说,在2008年上半年,仅禅城区南庄镇就有六七名陶瓷老板“走佬”(跑掉),“资金链断了,工人工资发不出来,几千名工人难以安置,不跑怎么办?”

      另一个让陶瓷界人士不解的问题是,陶瓷业在佛山有污染,搬迁到其他地方就没有污染了吗?政府这种只顾地方利益,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令人不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合作报刊| 友情链接 |联系法宣网|法宣邮箱| 常用工具|工作机会| 版权申明|网站管理 |

     FXW.NAME 法宣网【原法讯网】,中国法制宣传网 | 中国纯公益性独立法制类网站

    Copyright 200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宣网【原法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chinafxw@qq.com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IE8屏幕分辨率为128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