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金融英雄”仰融的滑铁卢
作者:林海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10504  更新时间:2014/6/18 10:31:34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年过半百的仰融,有时会想起34岁那年推动华晨汽车(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登陆纽交所的意气风发——那时他用对了汽车行业与国资背景的“红顶子”。而在十余年后,这份浓厚的红色背景,或许又成了他败走美国的重要底色。
       22年前,仰融率领华晨汽车登陆美国纽交所,成就“中国国企海外上市”第一单。紧接着,他又凭借资本运作,成功打造出包括至少4家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一度达到300亿元的“华晨迷宫”。然而,这位“天生的投行人”最终没能跨越金融与实业的鸿沟,在“水太深”的汽车制造业举步维艰,在与国资的纠葛中最终跌下神坛,并被辽宁警方通缉至今。

       遭遇金杯

       仰融生于1957年,原名仰勇。据说在投身金融之后,因为崇尚金融家的冒险与谋略特意改了名。他籍贯安徽,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北国镇,家中共有兄弟4人。仰融初中毕业后,先是做过厨师,后来承包小商店,后又到江阴市外贸公司工作。1980年代初,他去了深圳,几经周折,才慢慢走上资本运作之路。
       初入资本一行时,仰融很“寒酸”。他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叫华博财务的公司。当时公司员工只有五六个,主要业务是拆借资金,兼做债券和股票交易。当时主要的业务模式还是“成天拎个包,里面装好多身份证和图章飞来飞去,和企业管理绝不沾边,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规的,说不清楚”的状态。假如没有遭遇“金杯”,仰融和他的华博财务或许至今仍在香港中环数千家财务公司中沉浮。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仰融的事业可谓“成也金杯,败也金杯”。
       1991年3月,仰融结识了沈阳金杯车辆制造公司总经理赵希友。沈阳金杯的前身是沈阳汽车工业公司,赵希友是一个实干改革家,早在1988年,他就率先把沈阳金杯的股票卖向全国。但是,当时股票仍然是新生事物,人们的接受程度很有限。卖了近3年,一亿流通股中还剩下好多根本卖不出去。这个时候,赵希友和仰融接触后一拍即合——既然在国内股票卖不动,为什么不能拿到国外去卖呢?
       “海外上市”这件今天看来很普通的事,在二十多年前却是天方夜谭。仰融曾和赵希友探讨过,能不能把“金杯”整个拿出去,但发现国营企业有很多“办社会”的东西(从幼儿园到养老所),海外接受不了。进而,仰融开始考虑“切块精华出来”到海外上市。赵希友告诉仰融,沈阳金杯下面还有个沈阳轿车厂,当时从丰田引进了海狮第四代技术,模具设备都定了货,但是缺乏资金,特别是外汇支付受到管制。赵希友对这个项目极为看好,提出将这块优质业务包装,然后在海外上市。
       于是,仰融很快在百慕大群岛注册成立了华晨控股公司。这就是后来名誉天下的华晨系的雏形。华晨控股和沈阳金杯合作,成立了名为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沈阳金客)的合资企业。其中,华晨控股拥有25%的股权(后来增持至40%),共计4600万股记账式股票。当时,股票还是纸质的,仰融将4600万股股票放在20个纸盒箱里,从沈阳空运到上海,存到华晨控股的地库里,他还专门请人看守。又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从中国金融学院、上海财大找了一些学生一张一张地在股票上填上人名,完成过户。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